栏目导航
安徽绩溪:古村落里场景消费正流行
来源:欧宝永久域名 发布时间:2025-05-20 19:10:49
央广网宣城5月6日消息(记者赵家慧)徽州,藏着风貌各异的古村落群,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活着的徽州史诗。在推动传统村落振兴的过程中,只有既保留乡愁风貌,又照顾到文旅市场的新变化、游客情感消费的新需求,创新文旅消费新业态、新场景,才能真正激发传统村落焕新的动力与活力。
在绩溪县上庄镇的石家村,因村内道路纵横交错,盘列整齐犹如棋盘,因此又名“棋盘村”。
迄今为止,石家村还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,祠堂、民宅、古井、古树、古水道和帅印塘等众多遗址,以及风貌完好的古民居五十多幢。这些作为古徽州文脉的传承载体和见证,展示了绩溪悠久的本土文化。由于村中的石氏族人起源于甘肃武威,村民们为了铭记北方的故乡,将民居建筑全部朝北建设,而形成了罕见的“一村北向”的景象,在一众徽州古村落里,这一点成了石家村的独特之处。
随着石家村的常住人口变少,村子也逐渐沉寂,曾是祠堂的成德堂也被闲置了许多年。但从去年底开始,这里开始飘出咖啡的香气,在“放空咖啡”设计师李坤的手中,这处古建重新焕发了活力。
相比其他“村咖”,放空咖啡的“徽元素”含量更高。重新使用的成德堂保留了宅内木雕装饰,巨大的木柱和冬瓜梁展现了徽派建筑之美。“基本布局没改变,我们最终选择在堂后另建了一间房用来制作咖啡,新添的家具、装饰都和成德堂保持了风格上的统一。”
在李坤看来,青年人回归乡村寻求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,提前在乡村布局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李坤和记者说,早在2016年,自己就来到了绩溪黄会山,在古民居基础上改建了25间民宿,目前仍有6间在建,“改善徽州古村的住宿条件也符合游客出行的需求,我们在持续探索解决乡村业态单薄这一问题。”2024年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李坤开始对成德堂做改造,一月后,这处古建变成绩溪新“网红”,“平时周末,人很多。春节期间,更是吸引了大量周边县市和本地游客前来休闲游。我们还引用了当地的“金山时雨”茶叶与咖啡做了融合,春节的出杯量每天能够达到700杯。”
现在游客来到石家村,不仅有咖啡、住宿,还增添了简餐(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)
“引流”有了效果,李坤便继续在村里改建古民居,现已有民宿和简餐提供给游客,“我的计划是打造‘乡村便利店’,在皖南范围内把放空咖啡做成连锁品牌,同时在咖啡馆的基础上构建新零售场景,把‘村咖’变成农村土特产品转化的空间,让当地村民也有参与感,实实在在获利。”
距离绩溪县城不远的瀛洲镇仁里村是一个拥有1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,29岁的章舟正在打扫由自家老屋改建的民宿“和轩叁舍”。
“和轩叁舍”开在章舟家从明末清初传下来的老宅里(央广网记者 赵家慧 摄)
“我大三时入伍,退伍后曾在杭州、上海干过设计工作,是2022年决定的回老家。”章舟家的老屋建于明末清初,早些年已被修缮过,一半自住,另一半则处于闲置状态。“我回来以后就想着,干脆开客栈,把老屋盘活,用挣的钱做维护费用。老屋最重要的是有人住、有人气。”
2024年7月,章舟开始着手将空闲的三间空屋改造成具备民宿条件的房间,加装了洗浴和空调等设备。“今年春节的时候,我们的住宿率是全满的,客人大多数来源于江浙沪地区。我们的民宿适合全家出行整租,一千多的价格,就能在千年古村里获得完全属于自身个人的一处空间。”
章舟是个咖啡爱好者,他把这一爱好融入了民宿特色中,“住店客人可以不要钱获得一杯咖啡。但我发现节假日期间,零售咖啡的需求很大,所以接下来我考虑把老屋靠门的空房改造成水吧,既能增加营收,也不会让人来人往影响住店客人的体验。”
仁里村的发展从2023年就开始了,宣城市更是以仁里村为整村推进试点村,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和强化政府引导并重、保持传统风貌和融入现代元素并重、一体规划布局和发展多种业态并重,全方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。
自全面启动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和建档立卡工作以来,仁里村共摸排出闲置古民居24栋、宅基地2处,闲置古民居收储工作持续进行。如今,仁里高端民宿和农家乐发展到12家,改造后的部分古建筑、古民居用作非遗传承展示展演场所,常态化开展“静态展示+活态展演”活动,完成仁里村核心街区徽派“微改造、微更新”和程开甲故居展陈提升工程,启动仁里上祠堂、光启堂、王子野故居、程干桐故居修缮布展工程,让民间传统文化留得住、传下去。
近年来,绩溪县立足多业态融合发展,摸清家底、整合资源,一村一策、一宅一业,推进传统村落整村开发利用,变“闲置资产”为“源头活水”,让传统村落沉睡资源活化变现为富民红利。
近年来,绩溪县立足多业态融合发展,摸清家底、整合资源,一村一策、一宅一业,推进传统村落整村开发利用,变“闲置资产”为“源头活水”,让传统村落沉睡资源活化变现为富民红利。